Report

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2012-2021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为实现中国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关注交通领域减排,在交通领域的碳减排和空气污染物减排上实现深度协同。为此,相关排放的当前基线水平与历史趋势水平等基础数据的支持将必不可少。本报告分析了2012年至2021年中国新增乘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排关键技术应用情况的历史数据,评估了历史政策对排放趋势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中国未来的乘用车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进行合作,进行了数据收集、汇编、清理和检验的工作。需要指出,本报告中任何分析结果和结论并不代表中国相关管理机构的官方立场。

报告列举了一些主要发现,包括:

  • 在过去十年间,市场对更大、更重、功能更强的汽车的偏好逐渐显著。SUV的销量增长了五倍,在2021年的注册量达到940万辆,其在所有乘用车中的市场占比也从2012年的12%增长到2021年的45%以上。
  • 乘用车新车车队的实验室测试认证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转换为NEDC工况值)自2012年以来下降了18%,在2021年时达到129克/公里,年均下降约2%。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份额的大幅增长,2020年至2021年二氧化碳实现了十年间最大的年度降幅(9%)。但是,仅考虑内燃机车辆时,二氧化碳排放率在近些年的下降速度明显偏缓。
  •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的车辆逐渐增加。配备涡轮增压或机械增压器的内燃机乘用车比 例从2012年的11%增长到2021年的62%。汽油直喷也成为汽油车的主要燃料供应技术,其占有率从2012年的8%增长到2021年的60%。变速器类型方面,自动变速成为主流技术,无级变速在内燃机车队中的份额在十年间从5%提高到27%。
  • 在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上,过去十年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归功于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普及。过去十年间,氮氧化物(NOx)的实验室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30%,颗粒物(PM)排放下降了70%以上。经过国六标准认证的的乘用车的车队平均实际道路NOx排放水平已经达到国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标准的要求。

 

Figure

乘用车部分物理参数及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以2012年水平为100%基准线)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hina
Privacy Overview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able some basic functionality and also to help us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use the sit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it.

Essential Cookies

Essential cookies provide basic core functionality, such as saving user preferences. You can disable these cookies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Analytics

We use Google Analytics to collect anonymous information about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is website and the information we provide her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both over the long run. For more on how we use this information please see our privacy policy.